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wǎng) > 文娛新聞 > 正文
作者: 來源: 新華網(wǎng) 發(fā)表時間: 2025-08-05 11:30
8月1日至2日,音樂劇《致青春》亮相第七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jié),這部講述上海青年支援柳州工業(yè)崛起的作品,讓不少有著援建、援疆經(jīng)歷的觀眾觸動心弦,那些深埋心底的青春記憶,在藝術(shù)的催化下翻涌。
在烏魯木齊文化中心大劇院的品字形舞臺上,“柳州一號” 機床的齒輪緩緩轉(zhuǎn)動,將觀眾帶回20世紀50年代。知名導演張繼鋼以鄉(xiāng)愁為筆觸,將上海市青年工人耿大可告別戀人佟家玲馳援廣西柳州市的青春故事,編織成一部熔鑄家國情懷的感人故事。
8月2日晚,音樂劇《致青春》在烏魯木齊文化中心大劇院完成謝幕演出。圖為《致青春》劇照。(演出方供圖)
舞臺上,苗族群舞《苗女出嫁》的紅傘如紅云翻涌,芭蕾舞與小合唱交疊,人物命運與悲歡有了更強烈的畫面感。
一邊是邊疆建設的召喚,一邊是愛人的深情牽掛。當花腔女高音常思思的詠嘆穿透劇場,觀眾深深共情——那些將“小我”融入共和國創(chuàng)業(yè)洪流的建設者們,曾以青春為基石,鍛造著一座城市的歷史。
圖為《致青春》劇照。(演出方供圖)
一位有過駐村經(jīng)歷的觀眾告訴記者,這是一部厚重的作品,不同年代的青春,都會為同樣奮斗的理想燃燒。
烏魯木齊文化中心大劇院建成于2021年,一流的舞臺設施,成為傳遞情感的橋梁。劇中膠片質(zhì)感在巨幕上流動,讓半個世紀前的工業(yè)往事有了具象的輪廓;劇院頂部的環(huán)繞音響騰起混響,將歌聲里的思念與熱忱置于觀眾耳畔。燈影闌珊間,一襲長裙的女演員走下舞臺來到觀眾席吟唱,打破了臺上臺下的界限;舞臺上LED主屏、側(cè)冰屏與高流明投影交織,時而春暖花開,時而細雨蒙蒙,在光影流轉(zhuǎn)中悄然變幻。
圖為《致青春》劇照。(演出方供圖)
當《致青春》的旋律在烏魯木齊的夜空回蕩,這場跨越山海的表演完成了一段對歷史的致敬。而當一批又一批的優(yōu)秀作品在祖國西北角留下光影,一座座劇院舞臺,成為承載精神傳承的驛站,也寫下屬于這片土地的文化記憶。(記者初杭、張瑜)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央視網(wǎng) 中國網(wǎng) 光明網(wǎng) 中國日報 中青網(wǎng) 求是網(wǎng) 山東網(wǎng) 魯網(wǎng)
菏澤市政府網(wǎng) 菏澤文明網(wǎng) 菏澤市紀檢監(jiān)察網(wǎng) 燈塔-菏澤黨建網(wǎng) 菏澤長安網(wǎng) 菏澤廣電網(wǎng) 菏澤市教育和體育局 菏澤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
中國徐州網(wǎng) 連網(wǎng) 鹽城新聞網(wǎng) 宿遷網(wǎng) 中國淮安網(wǎng) 蚌埠新聞網(wǎng) 阜陽新聞網(wǎng) 淮北新聞網(wǎng) 拂曉新聞網(wǎng) 中國亳州網(wǎng)
舜網(wǎng) 青報網(wǎng) 聊城新聞網(wǎng) 德州新聞網(wǎng) 濱州網(wǎng) 東營網(wǎng) 水母網(wǎng) 中華泰山網(wǎng) 東方圣城網(wǎng) 瑯琊新聞網(wǎng)